
【板件评测】Micro Ace 大发 三轮卡车 LS ARII 有井 41019 Owners Club Daihatsu CM10T 1/32 拼装汽车模型

本模型是有井社(ARII、MicroAce)于1994年推出的一款1/32比例的拼装汽车模型。货号41019,隶属于owners club series,模型的题材取自二战后1950年代一款市场上极其常见的车型大发三轮卡车CM10T。由于这车历史太过久远,而且不属于乘用车,网络上其实资料很少。而在我搜寻资料的时候,大多数资料都显示大发三轮卡车CM系列并非像封绘描述的那样,问世于1955年(昭和30年),而是1962年(昭和37年)。我也不清楚是我搞错了,还是模型厂家搞错了,毕竟本模型最早的封绘上并没有标注年份的信息。



模型并非是有井社(ARII、MicroAce)自行开模的产品,本模型实际上是LS模型公司的产品。LS模型对于老一代玩家而言,可能还是比较熟悉的。从1946年开业至1992年结业,曾推出过一千多款模型。不过相较于它的飞机产品线,它的汽车产品线总有点差强人意的感觉。不过本模型有个噱头,它开模于1988年,售价400日元,实际上它也是LS最后一款全新开模的模型,没有之一。你看,不关注我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冷知识吧?至于LS的品牌介绍,日后有空再单独撰文。LS倒闭之后,将模具卖给了本文的主角有井社(ARII、MicroAce)。有井社1994年开始再版该系列模型,定价600日元。2006年左右开始用子公司MicroAce作为主要商标发售。2013年,伴随着安倍经济学带来的通货膨胀,将价格提升至800日元,近几年随着日元进一步贬值,定价已经提升至1000日元了。由于国内没有代理,再加上有井社目前已经将主营业务转至房地产以及火车模型(我记得以前官网还有该系列展示,但现在官网已经下架了该系列的line-up展示了),所以它的价格和货源都很不稳定。


说回模型本身,日本的三轮卡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由于在1930年代日本法律规定小排量三轮车允许无证驾驶,这极大的推动了三轮车的发展。而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大发,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中国人更加熟悉的马自达(至今南京周边地区还是将三轮车称为马自达),不过由于本文主角不是马自达,在此不做延伸了。1947年3月,新的《机动车管制条例》修订发布,在取消小型车辆可以无证驾驶的优惠政策的同时,相关规定也放宽了排量限制:三轮车的排量上限扩大至1000cc,四轮车则提升至1500cc。1947年12月,小型三轮车的排量限制进一步放宽,也被允许与四轮车相同,其排量最高可达1500cc。
随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也迎来了经济繁荣,连中小企业对于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三轮车的需求也迅速增长。1951年7月,《道路运输车辆法》正式取消了对车体宽度、车身长度以及排气量的限制。同时,由于二战战争期间对于运输需求的激增,战后大多数卡车的载货量都在5吨左右,而中等载货量的需求在当时的市场上处于空白。然后日本人就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从1952年起,三轮车开始迅速向大型化、长车体方向发展。唯一的限制只是1500cc排气量所决定的载重能力。三轮卡车的载重能力有了显著提升:750cc车型的载重从原本的500公斤提升至750公斤,1000cc车型可载重1吨,1200cc车型达到1.5吨,而1500cc车型则具备了2吨的载重能力。而且由于需求旺盛,用户还经常进行超载,制造商也不得不在设计阶段预留一定的超载冗余,实际载重能力比以上账面数字要更加夸张。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1950年代初期占据主流地位的750公斤级车型,其市场占有率从1952年的58%大幅下降至1957年的9%。与此同时,1吨级车型在1952年至1955年间占据了50%至55%的市场份额,而2吨级车型则从1952年的仅2%迅速增长至1957年的38%,这一比例已经与当年1吨级车型不相上下。
估计官方也没有料想到三轮卡车的尺寸会变得如此夸张(就像谁能想到扶桑号战列舰能有那么多违章建筑),以至于交通部终于在1955年限制了其最大尺寸为长6.09米,宽1.93米。实际上,这个尺寸也比当年市面上的大多数四轮乘用车要大上不少的,与美国的全尺寸厢式货车也没太多区别。



1962年,大发生产的三轮卡车累计销量已超过36万辆。作为三轮卡车领域的先驱,大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出了CM型三轮卡车,这一车型被认为是三轮卡车发展的集大成之作。CM型三轮卡车具备卓越的动力性能与机动能力,能够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尤其适用于各种运输场景。它采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常春藤蓝”车身配色,外观设计动感强烈,展现出显著的力量感。同时,CM型三轮卡车不仅在造型上体现出时代气息,其性能方面也体现出优越的机动性与良好的驾乘舒适性。车辆配备全钢制驾驶舱,结构坚固,具备良好的耐候性能,即便在风雨天气下也可以保障驾驶者的舒适体验。内部设计方面,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理想化驾驶结构,顶部装饰为绒面内衬,座椅则为三人座软质橡胶垫,提供宽敞且舒适的乘坐空间。此外,配备大型易读的仪表面板、操作简便的悬吊式踏板、新型方向盘换挡系统及按钮式控制开关,各项操控部件布局合理,有助于提升驾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在底盘结构方面,CM型三轮卡车采用了轻量且高强度的材质。其前部结构为高刚性的箱型车架,后部则配备坚固的交叉梁,这种设计使得整车具备优良的耐用性,能够应对长时间及高强度的使用环境,不易发生结构性损伤,方便用户用它作为超载之用,展现出极高的可靠性与承载能力。
尺寸和性能参数
参数名 | CM8 | CM8 TL | CM10 | CM10T |
车身全长 (米) | 4.475 | 4.48 | 5.155 | 5.155 |
车身全宽 (米) | 1.7 | 1.83 | 1.7 | 1.825 |
车身全高 (米) | 1.89 | 1.89 | 1.855 | 1.88 |
货台内长 (米) | 2.47 | 2.47 | 3.15 | 3.14 |
货台内宽 (米) | 1.7 | 1.83 | 1.7 | 1.825 |
货台内高 (米) | 0.375 | 0.355 | 0.375 | 0.35 |
轴距 (米) | 2.97 | 2.97 | 3.26 | 3.26 |
轮距(后) (米) | 1.48 | 1.48 | 1.48 | 1.48 |
最小离地间隙 (米) | 0.24 | 0.24 | 0.24 | 0.24 |
货台离地高 (米) | 0.68 | 0.68 | 0.7 | 0.7 |
最小转弯半径 (米) | 3.92 | 3.92 | 4.3 | 4.3 |
最高速度 (KM/h) | 100 | 100 | 100 | 100 |
最大爬坡能力 | 18°14′ | 17°49′ | 17°56′ | 17°13′ |
沥青路面最大载重 (kg)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油耗(KM/L) | 10.5 | 10.5 | 10.5 | 10.5 |
注:CM10可以简单认为是加长版,比CM8加长了68厘米;T型号为三开版本。

该车型搭载了一台采用水冷设计的直列四缸1.5升发动机,额定功率达到68马力(50千瓦),通过精心调校的燃油喷射系统和进排气优化,在低转速区间即可输出充沛扭矩。发动机采用座椅下的中置布局,不仅降低了整车重心,还显著提升了维修便利性,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款经过特别调校的四档手动变速器,轻松实现卓越的爬坡、加速和牵引性能,并且保持了驾驶的平顺性。
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说明 |
发动机 | 水冷四冲程 直列四缸 顶置式气门 |
缸径 × 行程 | 78 mm × 78 mm |
总排气量 | 1490 cc |
压缩比 | 8.2 |
最大输出功率 | 68 PS / 4,800 rpm |
最大扭矩 | 11.5 kg·m / 3,600 rpm |
润滑方式 | 压送式气力输送 |
油箱容量 | 汽油 40 升 / 机油 4 升 |
冷却方式 | 强制循环式 |
冷却水容量 | 8.1 升 |
启动方式 | 电动启动 |
离合器 | 干式单片(油压操作) |
变速器 | 2、3、4档同步啮合式 |
换挡方式 | 1、R选挡式 |
变速段数 | 前进4档,后退1档 |
后桥结构 | 半浮动式 |
轮胎尺寸(前) | 6.00-16-8PRLT |
轮胎尺寸(后) | 7.50-16-8PRLT / 10PRLT(仅限10T型号) |
注:大发是从昭和24年(1949年)3月才重新开始生产三轮卡车。昭和37年(1962年)9月才发售本文的主角——载重1.5吨的CM型卡车。如果有错误欢迎斧正。




大发CM8的售价当年为495000日元。当年的1日元大致可兑换今天的10日元,大致折合人民币二十多万。实际上,三轮卡车发展到1960年代已经只剩下大发和马自达了。而CM系列其实也是倒数第二款大发的车型。可以这么说,它几乎就是三轮卡车这个细分品类的巅峰之作。1972年,大发正式宣布停产旗下所有的三轮卡车。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由于随着三轮卡车的车体越来越大,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其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高速驾驶中过弯有侧翻的风险。而且三轮卡车的驾驶平顺性有着先天劣势,为了增加载货量,以及驾驶室越来越人性化,内饰越来越豪华,曾经只要四轮卡车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价格的三轮卡车的价格优势也在慢慢丧失。
而当日本公职部门逐渐淘汰此类车之后,该车也曾被作为政治援助无偿提供给东南亚各国使用。






回到模型本身,实际上LS模型,或者说有井模型的1/32比例owners club series系列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非常注重模型细节的模型系列。其实从它的定价策略也能看出一二,本来就是走的低端路线,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所以即使没有说明书,如果你大概了解汽车的构造也能制作完成。要是不考虑上色(不过本模型并没有免胶分色设计),十分钟内都能拼完。得益于年代相对较近,所以板件素质可以说是该系列中最好的存在,板件本身除了卡车平板部分以外,倒是也无过于明显的缩胶和飞边的现象。不过由于表面有太多凸起来的细节,所以如果要制作抛光效果会比较麻烦。另外就是格栅并没有分件,只能自行遮盖喷涂镀铬。
涂装方面其实无需过多考究,由于它价格优惠,转弯半径小,载客多(虽然只有一排,但是可以载3个人),载货多(由于用料实在,所以非常适合超载)等特点,在那个基建不算发达的年代被各大中小企业广泛采购。而模型内置了一张水贴则是静冈本地企业——清水养鸡场。这家公司成立于1945年,距离百年老店只剩下二十年时间了。我手头的这盒由于购入年代久远,水贴已经无法复原,但是无所谓,这玩意就是几十年前,日本人自己的“五菱宏光”。所以,想做成什么涂装全凭个人喜好。
由于年代久远,而且当年实物的材质的防腐蚀效果并不好,所以我所见过的绝大部分案例都是使用的军模制作手法,或者更为直接地就把它当做是背景墙的一款奇怪的日本特色载具。但我个人觉得这题材明明就很能还原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本模型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该题材拼装模型。






正是由于其国民性,本车也常年出没于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之中。比如蜡笔小新2001年的剧场版中就有它的身影(其实至今这种使用方法还存在于东南亚),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可以翻来看看,这是我最喜欢的蜡笔小新剧场版之一。和臼井仪人死去之后的蜡笔小新剧场版开始低龄化的子供向作品不同,早期的剧场版可是非常有深度的。
总的来说,本模型题材独特,价格低廉,开模还算是对得起价格吧,如果对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对JDM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不过比例是1/32,相对而言,同比例的模型可能相对较少。不过由于接近军事模型常见的1/35,用它作为场景背景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评: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