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 动画电影
【有剧透,慎重阅读】
首映日(昨天,2024年4月3日)就去电影院将电影看完了,即使是晚上9点40才开场的巨幕厅,上座率仍旧高达80%,而且今天票房已经破两亿了,可以说国内大概也就只有宫崎骏才有如此号召力了吧。不过我猜这个票房在这个清明过后会断崖式暴跌,因为本作虽然仍旧有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的精良作画以及优美的音乐,但是节奏慢不适合现代人的快餐文化,而且剧情晦涩,观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人生经历才能看懂一部分。电影的告别意味相当浓厚,可以说这次是真的要说永别了。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作更像是宫崎骏活到这个知天命的岁数,对自己交出的最后一份答案,不用妥协于市场(在日本上映连宣发都没有),直视内心,对于其个人而言自问没有遗憾的一部作品。
但,对于坐在荧幕前的观众而言,似乎却又是另外一种体验了。在我观影的时候,大抵多是只看过龙猫、猫的报恩之类电影的家长们领着小朋友,亦或是情窦初开的高中生们。进影厅的时候满脸笑容,出影厅的时候,笑容已经完全消失,多是“无聊”、“没意思”、“看不懂”之类的抱怨,甚至有不少人在开灯的时候已经沉睡在梦乡之中。我看到有朋友看的,甚至有人说:“我觉得不如他上一部铃芽之旅好看。”(注:铃芽之旅是新海诚去年三月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动画电影)
至于电影中的暗喻,老实说,如果只是进入影院一回的话,其实有很多是看不太明白的。有人甚至能联想到宫崎骏与手冢治虫的恩爱情仇我也是很佩服的。我读的书少,联想不到那么遥远。根据宫崎骏的其他作品,来做一点点延伸阅读,其实最容易解读的一层其实还是反战相关、善恶相关、新旧秩序相关吧。
不过在那之前,我想先聊两句上一部作品《起风了》。当时的宣传都是宫崎骏的退休作品,虽然这两部作品在剧情上没有任何关联。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宫崎骏对起风了,他个人还是有很多遗憾,有很多他想表达却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起风了讲述的是日本二战时期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逐梦的故事,但是我并不觉得宫崎骏是在鼓吹军国主义,反倒是在说在这个邪恶的大环境背景底下普通人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内心去逐梦。只不过起风了相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它的做法更加隐蔽。
而到了本作,可以说是完全放开手脚,全片都是隐喻,但却更为露骨。首先是作为一名普通人,你想以怎样的方式去过你的一生?按常理来说,孩子都是纯洁善良的,当舅公打算把世界的秩序交给真人来管理的时候,真人却拒绝了,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光明与黑暗都是同时存在的。男主角为了不去学校,自己搬起石头砸伤了自己的头,这是真人恶的体现,但也是真人作为真正的人可能会做出来的事。即使他掌管了新的世界秩序,他也未必就是天照大神,世界也未必就一定能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造就更多的邪恶出现。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是人,人心之中的善与恶都是同时存在于我们的个体之中。真人最后选择拒绝理想乡的建设,想和身边人一起回到现实世界,其实也是典型的反乌托邦。与其追寻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不如珍惜身边人,靠自己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开拓一个有亲朋好友在身边陪伴但可能不那么完美的未来。话说回来,进入幻想世界后,原本在现实世界代表自由的鸟类,在这里反倒变成了一个个恶贯满盈,满腹肥肠的大坏蛋,所以说这个幻想世界可能还不如现实世界美丽。
另外反战也是最重要主线之一。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多邻国,哦不,鹦鹉,这个明显的德国打扮毫无疑问就是在讽刺法西斯。鹦鹉为了争夺世界反而摧毁了世界。鹈鹕为了生存,即使内心不愿意,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将手无寸铁的warawara置于死地。火美为了拯救warawara向鹈鹕释放火焰魔法,中途也让不少warawara葬身于火海。因为鹈鹕和warawara早已难分敌我。说个题外话,其实之前有同事跟我讨论过俄乌战争相关话题,他觉得俄罗斯是大国,应该会马上胜利,而且对于俄罗斯的普通人而言,战争没有影响,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我始终觉得即使是实力悬殊的战争,受害的也不仅仅只是战败方。毕竟双方都是人,子弹可没有眼睛。即使不在前线,而是生活在远东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看似与战火无关的普通人,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制裁,为了国家研发制造更多的武器装备,难道就不要节衣缩食?制造一架飞机可以让多少贫苦家庭脱困?建造一艘舰船又能够兴建多少医院和学校?而且别忘了俄乌战争的规模相比起二战这种国家存亡战争,等级还真是小了很多倍。墓地的大门写着:“学我者死”,最开始第一反应是墓主人是宫崎骏,希望后人不要学他,要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过如果联想到战争,可能指代的更多的是日本人,不要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
另外,母亲送书给真人的日期是昭和12年其实就是1937年,虽然是同名小说的出版年份,但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当举国都沉浸在大东亚共荣圈的疯狂氛围中,作为普通的个人又该如何选择?
另外,飞来石感觉有日本黑船的象征,黑船的到来直接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母亲葬身于火海,个人觉得大概也是在讽刺1945年旧时代的日本已经被两枚原子弹所葬送。而真人最后接受了夏子阿姨(母亲的亲妹妹),是不是也意味着旧时代的人最终也与自己和解,去拥抱战后日本了呢?夏子阿姨在产房对真人恶言相向,其实我觉得那是善意的谎言,夏子阿姨会出现在产房或许就是为了将即将出生的儿子留下来作为舅公的继承人,而不希望姐姐的儿子被禁锢在这个牢笼之中吧,毕竟在现实世界中,夏子阿姨是真的很爱这个外甥。
另外,宫崎骏是个飞机迷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现实世界中的兵士们在运输飞机座舱盖的时候,真人与父亲都对其赞扬有加。不过,对于喜欢飞机以及讨厌战争的矛盾,我觉得在起风了这部作品中,可能描述地更加细腻。其实,这也就像是我,或者说绝大多数喜欢军事模型的玩家们一样,我们热爱这些载具本身的美感,但是我也知道它曾经夺走了很多的家庭,也不希望新问世的兵器最终有一天会真正的派上用场。所以淘宝禁售日本大型武器模型,虽然我不赞同,但也理解。
其实我觉得应该还有一条线是关于吉卜力的,舅公的积木代表着宫崎骏的作品。鹦鹉大王将积木砍断,某种意义上是不是预示着吉卜力因青黄不接而倒闭?而真人自然就是宫崎吾朗了……毕竟宫崎吾朗可能真的不是做动画的料,真人拒绝了这些积木是不是也意味着宫崎吾朗拒绝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希望宫崎吾朗也能想明白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说本作应该确实是宫崎骏的最后一作了呢?因为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自己向自己致敬,或者说回顾自己以往的电影的桥段。宫崎骏可是天才型导演,他当然知道如何制作一个更加剧情线性化、更加令观众喜爱的故事,但是这一次他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内心,近乎任性地制作了一部比较意识流的作品,不那么“宫崎骏”的作品,也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的一个交代。种种因素导致本片告别意味很浓厚。而正是因为本作相对意识流,所以不同的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故事,也使得这电影有了比起以前的作品更大的可能性。虽然,从其成品的效果来看,其更多是取悦宫崎骏本人而非观众,势必要失去一部分观众以及口碑。
虽然观众可能不太买单,但是本片截止到今天,还是荣获了不少奖项的。包括但不限于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长片、第81届金球奖的电影类最佳动画长片、第4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动画片、第7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电影奖最佳动画片等等。还有很多细节,由于时间原因就不再详细评价了,毕竟本文也不是什么专业点评只是我的一点观后感。
总之,这是一部口碑注定两极分化的电影,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会很不喜欢。但是,如果现在的你觉得它不好看,不妨在十年后的某个悠闲假日下午,再回来重温一遍,说不定会有些不一样的体验。
总评:9/10